教育学部讯(通讯员:张萌 杨雨珊 赵筱月 张奇淼 刘瑞琪)11月5日上午,教育学部“学诲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七讲于西区图书馆东辅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当代德国著名教育家、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问教授迪特里希·本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所长彭正梅,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彭韬博士作题为“中德道德教育项目研究及其在教育、教学和能力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的学术报告。一分快三
院长、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高伟教授主持活动。



就基本理论层面,彭正梅教授系统性阐释了中德道德教育项目研究的理论渊源与核心框架,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教育学思想,为整个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石。随后,彭韬博士详细展示了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法路径与关键发现等相关研究内容,通过严谨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生动呈现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验证。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纳教授围绕理念深化与发展层面,深入探讨了研究的未来走向,提出了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深化与拓展的战略思考。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道德进步的本质、学校道德教育的任务、自由意志的悖论以及道德能力的科学测量等议题与本纳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

高伟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本纳教授以“两个区分”和“四个三元结构”构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并以道德教育为例,完整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路径。他强调,本纳教授的思想是对赫尔巴特传统的重要发展,对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有深刻的启发价值。最后,高伟院长向迪特里希·本纳教授、彭正梅教授、彭韬博士一行致以诚挚谢意。
教育学部全体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参加活动。
供稿审核:齐 军 王 浩
编辑审核:孙 超
终审:尹树林